为深化教学改革,探索学科育人的有效路径,我校英语教研组于9月23日成功举办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八年级英语教学公开课。本次公开课由甘彬霞老师执教,内容为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 2 “Home, Sweet Home” 的阅读课文《回家过年》 Going Home for the Sring Festival。初中部全体英语教师参与了观摩与研讨。
本节课以“家的温度”为主线,巧妙地将语言学习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学生和听课老师呈现了一场充满温情与文化底蕴的英语盛宴。
一、情境导入,激发情感共鸣
课堂伊始,甘彬霞老师并未直接切入文本,而是通过一段精心剪辑的、反映中国“春运”景象的短视频,配合温馨的音乐,瞬间将学生带入“春节团圆”的特定情境中。随后,老师以“What does ‘Spring Festival’ mean to you?” 的开放式提问,引导学生分享个人过年体验。学生们踊跃发言,从“红包”到“年夜饭”,从“贴春联”到“家人团聚”,在熟悉的母语文化背景下,自然而然地激活了相关背景知识和情感储备,为后续的英语阅读做好了充分铺垫。
二、任务驱动,深化文本解读
在阅读环节,甘老师摒弃了传统的逐句翻译模式,采用了先进的“任务型教学法”和“分层阅读”策略。首先,学生通过“略读”快速把握文章大意和结构,回答了“Who, When, Where, What”等核心问题。随后,进入“细读”阶段,老师设计了由浅入深的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梳理主人公的回家旅程、分析其情感变化、并探讨文中“家”的深层含义。课堂上,学生们时而静心沉思,时而热烈讨论,在思维的碰撞中不仅掌握了“crowded”, “reunion”, “tradition”等核心词汇和句型,更深刻理解了“春运”背后所承载的中国人对于家庭和亲情的执着与守望。
三、文化交融,凸显育人价值
本节课最大的亮点在于成功实现了语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西方“Home, Sweet Home”概念的同时,有意识地将其与中国的“家文化”和“过年习俗”进行对比与联结。在最后的产出环节,学生被邀请以“My Sweet Home”为主题,创作一幅图文并茂的思维导图或进行简短演讲,介绍自己心中“家”的模样和最珍视的家庭传统。这一设计不仅有效检验了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更引导他们从文本走向生活,反思并珍视自己与家庭的情感联结,实现了学科素养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步提升。
本次公开课不仅为我校英语教师提供了一个宝贵的交流学习平台,更是一次将核心素养落实于课堂教学的有益尝试。它证明,英语课堂完全可以成为传播中华文化、培养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与家国情怀的生动舞台。我们期待未来有更多这样精彩而深刻的课堂涌现,共同推动我校教育教学质量迈向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