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22 日上午第四节课,307 班的历史课堂迎来了一场特殊的“检阅”—— 肖清克校长、徐最太校助带领高中部全体行政人员,会同历史教研组长刘晓东老师,共同走进课堂,以推门听课的形式,聆听王莉老师讲授第 14 讲“国家出路的探索和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习题课,深入了解历史学科习题教学的实际成效。
课堂伊始,王莉老师并未直接讲解答案,而是先以“近代中国各阶层为挽救民族危亡做出了哪些探索?”这一核心问题为引,带领学生回顾第 14 讲的主干知识。她清晰呈现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线与逻辑关联,帮助学生梳理“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农民阶级”的探索脉络,为习题讲解筑牢知识基础。
进入习题讲解环节,王莉老师精选典型例题,采用“学生先思考——小组略讨论——共分析”的模式展开教学。针对一道考查“洋务运动局限性”的选择题,她先请学生举手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有的学生从“洋务运动只学技术不学制度”的角度分析,有的学生结合“甲午战争失败”的结果推导,王老师对学生的思路逐一点评,同时引导大家关注题干中的“关键限定词”,培养审题能力。在讲解材料分析题时,她更是细致拆解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教学生如何从“顽固派势力”“维新派自身局限”“群众基础”等维度组织答案,还特别强调历史论述题“史论结合”的答题规范。
整堂课上,学生们展现出浓厚的学习热情。面对王老师的提问,大家积极举手发言,小组讨论时也各抒己见,课堂氛围活跃而有序。听课的校领导与行政人员认真记录课堂细节,不时观察学生的听课状态与参与度,对王莉老师“以题带点、回归教材”的教学方法给予默默肯定。
此次推门听课活动,不仅是对教师日常教学的一次检验,更搭建了学校管理层与一线教学沟通的桥梁,为进一步提升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有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