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课堂教学实际,促进教师专业成长,4月14日下午,校长助理徐最太,高中部主任徐海宏、江生友、朱炎炎等领导走进高一(9)班教室,参与历史教师鲁中昊的推门听课活动。鲁老师以《中古时期的亚洲》为主题,带领学生穿越时空,探寻亚洲文明在中古时期的多元面貌与发展轨迹。
课堂上,鲁中昊老师以“文明多样性”为主线,结合历史地图、文献史料与时间轴,系统梳理了中古时期亚洲各区域的文明特征。他首先聚焦阿拉伯帝国的兴衰,从6世纪阿拉伯半岛的社会状况切入,生动讲述了伊斯兰教的诞生、阿拉伯帝国的军事扩张与文化融合:“6世纪的阿拉伯半岛处于部落纷争与商业文明的交汇期,穆罕默德创立的伊斯兰教不仅统一了半岛,更推动阿拉伯人在7世纪后建立起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他特别强调,阿拉伯帝国在数学、医学、文学(如《一千零一夜》)等领域的成就,以及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保存与传播,展现了文明交往的深远影响。
此外,鲁老师还对比了东亚的中华文明、南亚的印度文明与东南亚的多元文明,通过“大化改新”“德里苏丹国”等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地理环境、宗教信仰与社会结构对文明发展的塑造作用。课堂上,学生们积极参与互动,就“宗教在文明扩张中的双重作用”“丝绸之路对亚洲文明交流的意义”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中古时期的亚洲》是高中历史必修课程的重要内容,旨在通过区域文明的对比,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与历史唯物主义史观。鲁中昊老师的课堂紧扣“认识各区域文明的独特性与多样性”这一目标,将宏观历史进程与具体案例相结合,既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又关注学生的思维训练,为历史课堂的深度教学提供了有益示范。鲁老师深厚的专业功底、严谨的逻辑架构与深入浅出的教学风格,赢得了听课领导的高度认可与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