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一直是安庆市外国语学校的特色,也是学校多元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暑期,我校再次派出三位教师赴澳大利亚黑利伯瑞学校进行为期两周的沉浸式培训学习。她们分别是姚凤凌老师、何俊老师以及张琪老师,三位老师从教育观察、中文教学和物理学科三个角度带回了宝贵的见闻与思考。
此次赴澳培训不仅是学科教学的交流,更是一次教育理念的深度碰撞。三位教师通过课堂观摩、导师指导、实践授课等多种形式,全面了解了澳大利亚VCE课程体系的教学逻辑、评估方法以及课堂文化。从达尔文到墨尔本,从物理实验室到中文课堂,从EAL语言教学到校园活动——他们见证了一所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校是如何运作的,也重新思考了“教育”二字的真正含义。
一场跨越山海的教育观察
---姚凤凌
八月,我从安庆启程,跨越山海,抵达澳大利亚达尔文市,在Haleybury学校展开了为期两周的浸润式培训。从Branden主任一见面热情的拥抱,到寄宿家庭共进晚餐、海边骑行、共庆“达尔文节”,我首先感受到的是教育中“人”的温度——教育,远不止于课堂。
漫步校园,每一面墙都在“说话”:学生的画作、研究报告、环保装置随处可见。烹饪课、木工课等实践课堂,不仅锻炼动手能力,更培养耐心与责任感。我意识到,教育就藏在这些看得见的细节里。
培训首日,中文老师上官老师带我参观校园。教学楼的每一面墙都贴满学生的作品:从低年级的自然拼贴到高年级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甚至楼梯转角都陈列着学生自制的环保装置。学校还设有烹饪、木工等实践课程,不仅培养动手能力,更激发创造力和责任感。这一切让我深刻感受到——“环境本身就是教育者”。
导师Debbie为我制定了清晰的观察计划,强调“感受课堂氛围”重于“记录标准答案”。在随堂聆听EAL(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课程中,我看到了不同年级的教学差异:Year7课堂以歌曲融入文化教学,Year10则围绕电影《后窗》展开深度研讨。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老师则是引导者,真正实现了“热闹”与“深度”并存。
校园的非教学时光同样令人触动。每周教师会议采用圆桌讨论,校长也会认真记录老师的建议;校园音乐会排练轻松自主,学生甚至参与剧本改编;颁奖礼不仅表彰学术成绩,也认可“进步奖”“植物守护者”等多元价值。晨会和体育课则注重实践与合作,教育真正渗透于每一个角落。
培训中最具挑战的是准备四节EAL示范课,讲授文学修辞手法。我从零开始备课,制作70余页课件,逐步克服忐忑,建立起信心。课堂上,我以《哈利·波特》、国旗象征、《了不起的盖茨比》等为例,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理解文学概念。他们踊跃发言,甚至用校园中的向日葵举例解释“母题”,让我看到跨文化课堂中思想的闪光。课后,有学生递来纸条,用“提前说悄悄话”理解“伏笔”,那一刻我深感教育最动人的是让学生敢于表达、建立联结。
两周培训虽短,却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是尊重差异、释放天性,是教师愿“蹲下来”倾听,学生敢“站起来”表达。感谢学校提供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这些经历将成为我教学道路上持续前行的光。
中文教学的文化融合之道
---何俊
初到墨尔本的黑利伯瑞学校,其开放包容的校园氛围与注重实践的教学环境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校区在中文教学中强调“语言应用与文化融合”,课堂不仅是知识传递场所,更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平台。澳洲移民多,很多学生有华裔背景,对中文学习的兴趣浓厚,常主动用中文分享生活,这为VCE中文教学奠定了良好的互动基础,也让我直观感受到澳洲中文教育“实用性优先”的核心导向。
一、专业引领,精准赋能
导师的指导为本次培训提供了清晰的方向,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
1. 高屋建瓴的教学视野:导师结合澳洲教育体系,解读VCE中文考纲与本地学生认知特点,帮助我跳出传统教学框架,理解“以评促教”的重要性——教学需紧密围绕VCE考试对“语言能力、文化理解、批判性思维”的三大要求展开。
2. 科学系统的计划制定:针对培训周期,导师协助制定分阶段计划,从“考纲拆解→课堂设计→试卷分析→学生反馈”逐步推进,避免教学实践的盲目性,确保每一步都有明确目标。
3. 针对性的高考卷指导:导师带领深入分析近3年VCE中文高考卷,重点讲解阅读题的“文本解读逻辑”、写作题的“立意与文化结合技巧”,并指导我模拟批改学生答卷,掌握澳洲评分标准的细节,为后续教学提供直接参考。
二、教学方法的学习与实践
本次培训核心是教学方法的落地,关键学习与实践成果如下:
“情境化教学”的应用:学习将中文知识点融入生活场景,如通过“超市购物对话”教授实用词汇,借助“中澳节日对比”讲解文化差异,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和运用中文,避免机械记忆。
“分层教学”的尝试:根据学生中文水平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课堂任务,如基础组完成短句翻译,进阶组进行话题讨论,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能力范围内获得提升,贴合VCE对不同水平学生的考核需求。
“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实践:在阅读课中引导学生对比中澳文本观点,鼓励用中文表达自己的看法,例如分析“中澳家庭观念差异”时,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论证,既锻炼语言能力,也契合VCE写作对“观点深度”的要求。
此次培训让我系统掌握了VCE中文教学的核心逻辑——以考纲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载体,同时深入理解了澳洲中文教育“语言与文化并重、能力与思维同步”的理念。导师的专业指导与校区的教学实践,为我后续优化VCE中文教学提供了清晰方向。未来,我将把所学方法与本土教学实际结合,助力学生在提升中文能力的同时,更好地应对VCE考核,成为中澳文化交流的桥梁。
物理教学中的探究与创新
---张琪
今年八月,我有幸前往澳大利亚的达尔文,参加了与VCE相关的物理培训。此次培训为我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澳大利亚物理教育体系的绝佳机会,在拓宽教育视野的同时,也让我对物理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与思考。交流学校是位于达尔文市的一所私立学校,这里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优美的学习环境。来自澳大利亚各地以及其他国家的教育专家、资深教师汇聚于此,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知识与理念的盛宴。培训课程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VCE 物理课程体系解读、教学方法与策略、实验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学生评估与反馈等多个重要方面。
01课程理念与教学方式的新认识
VCE 物理课程以现实应用为导向,内容涵盖能量、能源与社会影响等方面,注重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紧密结合,强调知识广度、跨学科思维及综合素养的培养。其教学目标明确聚焦于科学探究、批判性思维及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教学方法上,项目式学习、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被广泛运用。例如在“设计露营能源方案”项目中,学生通过跨学科协作提出创意方案并展示成果,有效提升了知识整合与团队合作能力。教学还注重个性化发展,通过分层作业和个别辅导,切实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
02实验教学与评估机制
实验教学在VCE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多为探究性和开放性实验,强调过程多于结果。学校实验设备先进,资源丰富,学生可借助传感器、数据采集器等现代工具开展实践,增强科技与知识的融合。评估方面,采用多元形式,涵盖平时作业、实验报告、项目展示和考试等,注重过程反馈与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在反思中持续进步。
与澳方教师及国际学员的交流,让我深感教育虽语境不同,但目标一致:即培养有创新力、责任感、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我意识到,今后教学应更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发展,融入项目学习与现代技术,优化实验设计,强化形成性评价与反馈。此次培训不仅拓宽了我的教育视野,更坚定了我持续学习、不断改进教学的决心。 我将把培训所得积极应用于日常教学,注重物理与生活、科技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努力为学生营造更开放、探究型的学习环境。
三位老师的澳洲之行,不仅是一次专业提升,更是一次教育观的重塑。他们共同感受到:教育的目标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能思考、能合作、能创新的未来公民。安庆市外国语学校将继续坚持国际化教师发展路径,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深化跨学科融合,助力学生在多元文化中自信成长。
教育无国界,每一位教师的视野开阔,都将照亮更多学生的未来!
-END-
我们的联系方式
王老师:18900560924(同微信)
徐老师:13956524532(同微信)
地址:安庆市外国语学校(东区)国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