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堂 > 德育之窗 >

少年中国

作者:      点击数:

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少年中国》。
  当中华民族的生命日益强大之时,一株执著的植物在中华儿女的心中深深扎根。这株植物叫民族精神。它在一将成万骨枯,飞沙狼烟,徒有悲添的战场上存在着;它在“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的田野上存在着;它在淡泊名利、拂袖而去的文人墨客身上存在着……它坚定地向上生长,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让它变得生机蓬勃。而我们,当代的中国少年,可以肩负起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责任吗?
  每当耻辱的历史通过纪录片、教科书在我们眼前回放,长江黄河的悲咽总是牵动着我们最脆弱的神经;每当听到国歌熟悉而庄严的旋律,你就会明白什么叫血液澎湃。我想,每一个中国少年都愿意肩负起传承民族精神的责任。但传承民族精神不会只是一句口号,它需要与时代接轨,需要被落到实处。少年所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树立理想。
  落落在一个专栏里曾说过:“总有那么一个生日是一道分水岭。在这个生日之前,我们会说`将来我要',而在这个生日之后,我们只会说`过去我曾'。”同学们,我们正处于说“将来我要”的年纪上,为何不去大胆地梦想呢?不要考虑现实如何,只要有勇气就已足够。沙砾和钻石的确有着差别,但有梦想的沙砾终有一天会和钻石一样发光。沙砾也许浅薄,但它不是泡沫,只要为梦想活过,它就不是粉末。
  可是梦里走了许多路,醒来还是在床上。所以,请你为了你的理想行动起来,带着民族精神踏上青春的征程。1910年,17岁的毛泽东留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诗句离开家乡,外出求学,终成一番伟业。15岁就从湘西走出的沈从文,一生与戎马为伴,与文字为伴。他并未战死沙场,却不愿回到家乡,去过碌碌无为的日子。年至古稀的他仍然说:“人老了,现在只好睡在一张床上了,但我每天做的梦都是不一样的。”人这一辈子最怕什么?最怕重复别人的人生,重复自己的日子;最怕树立了理想,却不敢去追寻;最怕只因一次失落,就不愿再次迸发!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是背影又何妨?
  少年强,那中国一定也很棒。在追寻理想的路上,请你铭记传承民族精神的责任,学会把伤痕当作酒窝,用你的坚定,用你的知识和能力让中国散发出五千年的磁场!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