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堂 > 德育成果 >

老红军小红军

作者:      点击数:

  夕阳西下,老爷爷一手牵着小孙子一手拎着小孙子沉重的小书包小心翼翼的穿行于熙熙攘攘的车流、人流之间。小孙子反应敏捷,速度时快时慢,老爷爷紧紧的拽住小孙子的手,步伐矫健,左突右挡,好不容易才挤到离家不远的巷口,车少了、人少了,小孙子却缠着爷爷,要爷爷讲故事。老爷爷笑容可掬,满口答应,“从前,有一个小红军…… ”每天下午放学后,小巷的人们都能看到爷孙俩乐呵呵的从门前经过,老爷爷不仅给孙子讲红军的故事,还要求孙子一定要向红军学习:不要铺张浪费,要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做人要正派,要有奉献精神…… 久而久之,人们戏称这对爷孙为老红军小红军。
  ——这是我到汪雨阳同学家家访时,听完其父母介绍孩子小学时的成长情况后,我眼前所浮现的一个场景。
  家访是在汪雨阳同学爷爷奶奶家进行的。初到家里给人的感觉就是整洁、有序,没有豪华的摆设、考究的装潢,几件老式家具显得格外古朴,同时也散发着丰厚的生活气息。爷爷是一位很有涵养、有文采的退休老干部,但在和家长交流的过程中他把所有介绍孩子成长过程的主动权交给了孩子的父母,他没有对孩子发表过多的评论,虽然孩子也是他一手带大的。奶奶一直在忙着家务,对她最疼爱的孙子也没有发表任何评价,但从她老人家微笑、慈祥的面庞上使我感觉到家庭中重要的气息——和谐。
  汪雨阳父亲在交通指挥中心上班,母亲是一位教师,平时都很忙。孩子从上学开始都由爷爷接送,一日三餐由奶奶照料,晚上和周末孩子和父母在一起。家里的经济条件很好,但爷爷奶奶从没有让孩子在外面买过一瓶饮料,没买过一份零食,从不让孩子乱花一分钱。学习之余,父母总是鼓励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上网、打篮球这些现代孩子很少享受到的待遇,却是汪雨阳课余生活的调节剂。在学习上,他很轻松,与同龄人相比,在学习上他花的时间不及别人的一半,但他的学习效率极高,每次考试都是在年级前列。在和同学交往中,汪雨阳又是很有人缘的好伙伴,因为喜爱运动的人是心胸开阔、不拘小节的。在处理问题时,他总是胸有成竹,不慌不乱。同时,汪雨阳同学也是一个很听话的孩子,对爷爷奶奶及父母都很尊敬,从不在家里无理取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让家长操心。
  从汪雨阳现在的表现来看,他的家庭教育是非常成功的,借此我便对目前社会的一种说法表示质疑:隔代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
  有人认为祖父母的价值观念、饮食习惯、以及传统习俗,因为时代经历的不同,必然会与现代社会有很大的差异,把这些教给孩子,孩子长大后必然会落后于同龄人,落后于社会。其实不然,祖辈们丰富的人生经历和自然常识,是孩子们百听不厌的故事题材。孩子们可从中得知许多新奇或不寻常的资讯:家谱、地理、历史、童谣、风俗、传说、人生故事、当地名人等等。试想一下,我们五月端午吃粽子、八月十五吃月饼的典故,谁不是先从老辈们的口口相传而获知的呢?更重要的是祖父母传承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孩子需要继承和发扬的宝贵财产。
  ——“祖父母每天都很早起床,大多在早上三、四点钟,就去田里工作,因为他要管的范围很大,有农作物,后院还要种菜,还要照顾鹅、鸭、鸡,因此常让我体会到赚钱不容易。过年时还慷慨包给我们大红包,这些红包都是他们辛苦赚来的钱。每次我们回老家看他们时,回程还会送菜给我们,而我们尽量也都到田里去帮忙,他们从来不要求我们回报他们,只希望子子孙孙都能够平安地长大。我觉得我是个幸运的小孩,能感受到祖父母的爱,从中体会到老年人的智慧和慈爱,我们应该感谢先人帮我们铺好的路,以及学习祖父母大公无私‘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精神,也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蔡向荣(台湾小学生)
  还有人说,祖父母对孙辈的影响,常常是做父母的感到头疼的事。一般来讲祖父母对孙辈的关怀更多的是出于对天伦之乐的享受(甚至认为是一种排除寂寞的自私表现,简直就象养一只宠物狗),不像父母那样承担很重要抚养和教育的责任与义务,因此他们对孙辈们所表达的爱的方式方法不加考虑,往往更趋于娇纵与溺爱。日常生活中,很容易陷入无原则的迁就和呵护之中,生活细节中的代劳代办现象时有发生。当孙辈们与小伙伴打架、发生矛盾时,祖辈公然在自家孙子面前护短,责怪甚至辱骂对方,混淆了孩子的是非观念,因而使孩子不仅失去孩童时的伙伴,也错失了对孩子交往能力和融合社会能力的培养。这些孩子或多或少地出现心理障碍,表现为惟我独尊、脾气暴躁、性格孤僻等,不利于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素养。因此我们常常听到父母同他们的同事和朋友谈起:只要有爷爷奶奶在,他们就无法管教孩子;只要将孩子送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家住几天,回来后肯定“疯”得不成样子。但这种爱都会产生不良结果吗?那也未必。
  ——“我和外孙女一年顶多见一次,但她回来第二天就跟我腻在一起。我女儿说,现在外婆第一大,其他人都可以退位了。我的经验是让她知道我爱她、喜欢替她做些事。孩子都爱听故事,我家有几百本故事书,我就每天跟她讲,一下子就抓住她的心。孩子犯错我不会教训她,让她爸妈来纠正。但我会告诉你‘你这么做不对’,还是要指出来。当祖辈很容易太放松,一不小心会变成溺爱。孩子的成长太快,年轻时候没闲情逸致观察孩子怎么长大,现在有了第二次机会,才知道原来孩子会这么想、这么做。我外孙女很迷‘神奇宝贝’,要我跟她一起玩。想想很滑稽,都一把年纪了,可是当我跟她站在一起变成5岁,才知道真得很好玩。她会跟我玩扮演游戏,要我演巫婆她演公主,还用沙发堆城堡叫我待在里头,我都很乐意,觉得好像回到了童稚时候。”——薇薇夫人(专栏作家)。
  目前,在我国隔代教育现象及其普遍,据调查,上海0-6岁的孩子中有50-60%由祖辈教育;广州:将近一半的孩子隔代教育;全国:近五成孩子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而且在隔代教育中确实出现很多问题,但是否能在我国拒绝隔代教育呢?——难,一方面我国的传统习惯于“三世同堂”、“四世同堂”,隔离祖孙是不合常理的。另一方面,在我国绝大多数家庭还不能像日本那样,形成专职的家庭主妇,夫妻都得工作来养活家庭,特别是在农村,夫妻双双在外打工,祖孙留守现象非常普遍,由老人来教育孩子已成为必然。
  其实,隔代教育出现的问题,不在于“隔代教育”本身,而是我们没有充分、合理的利用社会资源。有时,父母把教育孩子的问题全部依托于祖父母,除了物质供给从不参与孩子的思想教育,这样产生的结果问题往往比较多。怎样才能避免隔代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呢?
  每一代人对怎样抚养、教育孩子是有分歧的,这和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及个人生活理念有很大关系。尤其是现在的年轻父母,是在20世纪中成长起来的人,社会更新巨大,人的思想也经历了全面革新,在对待孩子教育的问题方面与上一代人的差距甚大,自然会在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和教育理念上表现出来。任何一方都不能强迫另一方接受自己的观点,也不能避免与他们的接触与碰撞,在某种程度上是各行其是,于是家庭矛盾自然就产生。父母与祖父母因教育孩子而产生的矛盾是最具有代表性家庭矛盾之一。改变祖父母的看法与做法是不可能的,不和他们来往或隔离祖孙也是有悖人情的。做父母的不能因祖父母对自己的小孩有些娇溺,就心中不快或做出影响大家庭彼此感情的事情。
  其实,只要彼此关系和睦,最好能够互相沟通,形成家庭教育合力,对孩子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由于祖父母退养在家,有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照顾孩子的起居,同时,祖父母经历了艰苦的生活磨砺,形成的传统美德可以影响孩子,使他们传承下去。一个生活于三代同堂家庭中的孩子,有了与祖父母、父母同住的生活经验,这所带来的容纳差异的美德,使孩子融于社会的能力会更成熟;老人家较慢的生活步调,更适合孩子以自己的节奏学习并分享过程。而现在的父母由于正在经历工作的压力、竞争的压力、社会生存的压力,使他们能正确认识到今后人才发展的方向,教育孩子时可以培养孩子独立的个性,拼搏、进取的精神。他们生活的快节奏也能使孩子认识到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性。二者若能有机结合,摈除溺爱的因素,对于孩子的成长乃至家庭的和睦都是积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