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堂 > 德育成果 >

说说挫折教育

作者:      点击数:

  北大一新生因不适应新环境,无法在学校生活和学习,刚开学不久,其父母不得已在北大附近租房陪读,几天后的中午,父母与其商量,由于当地住房租金太贵,想在较远的地方租一间比较便宜的住房,但要求孩子自己往来与住处与学校之间,孩子没表示支持,午饭后就默默的到学校,大概在下午两点左右跳楼自杀。这个事件引起了社会极大反响,许多人认为现在的孩子多数是在顺境中成长起来的,没受过挫折,所以心理承受能力极差,容易走极端。因此一部分人就提倡要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并提出了许多进行挫折教育的意见和方法,如创造逆境,过多的承担劳动或心理压力等等。其实,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差,主要原因不是“挫折”不够,而是孩子的能力不足。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教育方法不当所造成的,因此,要提高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主要还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
  加强能力锻炼,提高应对或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他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就多,遇到困难的第一反应就是解决困难而不是退缩;反之,则束手无策,畏畏缩缩,当困难解决不了时就会转化为压力,成为负担。长此以往,会因过大的压力改变孩子的性格。小贝的父母工作非常忙,在小贝小时候没时间照顾他,于是就把他寄养在农村的大伯家,因大伯没孩子,所以对他视如己出,在孩子上初中时,父母把他接到城里读书。可是到城里后,孩子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活泼开朗。父母以为孩子想大伯,于是把大伯也接到城里,但孩子依然整天沉闷不语,心事重重。原来孩子在学校压力太大,别的孩子什么都会,而他除了学习上能有点基础外,其他的什么都不会,所以经常受到别人的嘲讽。在学校,小贝什么都不去做,也不敢做,往日活泼好动的他彻底变为一个沉默少语,独来独往,性格孤僻的少年。因为在农村没有接受到好的教育,小贝缺乏一定的能力,到城里后,由于能力不足,小贝自卑,封闭了自己。所以,缺少能力改变了小贝。我的高中同学阿明一直都是我心目中的偶像,他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什么都会做,大到组织同学开展活动,小到生活琐事,样样精通,就连每个月洗被子的事都是自己完成。只要同学们有困难,肯定是他帮着完成的,在同学们中的威望很高,因为在同学们的眼里,没有阿明不会做的事,到大学后很快就成为学生会主席。
  谁都想成为有能力的人,但能力从何而来?能力不会遗传,更不会从天而降,它是通过自身的经历,日积月累形成的。所以,在教育孩子时,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务与家长共同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公益事情热情做。父母千万不能包办,包的越多,孩子锻炼的就越少,孩子的能力自然就越差,遇到解决不了的困难就越多,受打击的程度就越大。不要在孩子一遇到困难就伸手,我们可以做示范,做榜样,与孩子一起解决困难,千万不能做孩子的奴隶,什么事都先替他做。
  有能力的人就会有信心,遇到困难就能解决,自然不会受到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