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安外新闻 >

春红柳绿正当时暨杭外一行心得体会

作者:何沛沛      点击数:

  4月23日,黄文莉校长、徐最太主任带领我们一行7人来到美丽的杭州,参加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杭州外国语学校共同主办的外国语学校及外语特色校英语教育教学研讨会。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基于新课标核心素养的同课异构。虽然时间不是很长,但收获很大。评讲、点评的教授水平很高,任真、袁昌寰教授和Professor Puchta让我印象深刻,吴静齐、朱小刚、阳瑞颖、张蕾4位优秀的英语教师所上的课各具特色,令人耳目一新,他们崭新的理念,幽默的言谈,令人回味。
  一直以来,我都以为教师的工作,只要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让学生掌握相应的语言、语法等知识,进而掌握这一语言技能,拿得到分,对得起学生和家长就行了。听了Professor Puchta的讲座,很有感慨,原来给自己的定位太低了,给学生的定位也太低了。从来没有想过如何去经营自己的人生,如何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现在我将重新规划自己的教师生涯。教师工作的平凡性、琐碎性、单调重复性往往使人感到倦怠,拿不出更多富有激情的东西教给学生。通过这次学习我觉得自己的目标更明确了,让我更加明白教学相长这四个字深层次的含义。正如教授所说“Students are human beings. They need texts to read, and they also need to learn to be tolerant, curious and interested. Teachers shouldn’t put them in the box. They need to appreciate working with others. They need to experience what they haven’t experienced during the teaching procedure.”既然选择了教师职业,不仅希望有自尊且高品位高质量的人生,更要提高学习智慧,善待自我,善待他人,在教学中使自己的人生更加充盈。
  吴静齐老师是个很优秀的老师,长得很清秀、小巧,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老师的语速不紧不慢,富有亲和力。其次,吴老师的课堂思路包括课件的设置很清晰。虽然乍一看她的板书会似乎有些凌乱,但在最后,你会发现她是在引导学生自己梳理、组织成一个思维导图,在Consolidation环节,学生能轻易地依据这个导图回忆出这节课所讲的内容和框架。
  而朱小刚老师的同课异构形式就和吴老师的截然不同。他的课节奏很快,但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实际情况,由简到繁,让学生有内容,有话题去说。落实到具体的段落中,在找信息的活动结束后会给出几个和学生所在学校相关内容,因为学生熟悉,所以学生参与度相当高而且完整。更为重要的是老师非常幽默,在轻松的环境下,课程进展很快,在教学过程中,他设定自己的人设,投入自己的情感来感召学生,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和感情的升华,是一堂有效且欣赏性很强的课。
  两位高中老师阳瑞颖老师和张蕾老师课堂的共同点在于她们不是单纯的在上阅读课,而是以读促写,这节课的重点是写作,所以她们花费在阅读上的时间不多。不同点在于讲授的方法不同,阳老师侧重于从文章的整体出发,给出话题,分a plot,main characters,a period,a place,a conflict,a climax,settings和a logline让学生自由组合,最后将synopsis呈现给大家。张老师则直接将文章大段呈现给学生,由学生来分析,考虑文章的哪个部分该保留,哪个部分该删除,且应付突发状况的能力很强。
  任真教授和袁昌寰教授的点评很到位,两位专家不仅认真的在听四位老师的课,也在细心观察着下面老师的听课反应。并且强调说,我们教学的目的就是调动学生的已知,寻求他们的未知。教学目标要基于文本的认真分析,在讲授每个章节内容时通览全文,不能孤立的看待一个问题,要严格遵守作者意图。而且在教学活动中要强化pre -reading和post-reading的作用。两位教授言简意赅的语言却直击要点,令人佩服。
  这次学习给我回味的东西很多,素质教育的成功有赖与教师素质的提高,一个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有源头活水,只有学习才能开阔视野,与时俱进。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以做一个有思想、成功的老师为自己的终极目标,不辜负领导对我们的期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