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24日,我有幸参加了在苏州外国语学校举办的全国外国语学校及外语特色校教学研讨会。这次研讨会围绕英语核心素养的培育,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对提升学校外语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国际融合度都具有重要意义。来自全国各地130多所外语特色学校的三百多名老师参加了这次研讨会,共同探究英语课程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
活动一开始特别邀请了国际知名英语教学专家、国际英语教师协会前任主席Herbert Puchta,他为大家推荐了由他编写的《English in Mind》这套教材。这是剑桥大学出版社在全球销量最大的教材,它围绕英语语法教学角色的历史演变和英语阅读教学两块展开。它强调在实际交流中培养语言的逻辑性、流利性、灵活性与准确性,将语言学习变成一种融视、听、说为一体的享受过程。Herbert Puchta建议广大中国外国语特色学校教师在语法教学上要注意创设对比提升学生的noticing,即自察意识,注意挖掘语法的功能价值,即语法会对意义产生影响的部分。
接下来的研讨会中,来自七所学校的八名老师还进行了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展示他们英语教学实践的新亮点。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苏外的黄玉娟老师执教的一节小学二年级的语法课。在黄老师的课堂上,每一位学生都备受尊重和关注,老师利用实物、图片、表情、动作等,创设了大量的课理解性的语言。课堂的一开始,黄老师和同学们展开了轻松愉快的free talk,从聊今天穿的衣服到提问你的衣服放在哪里,再过度到bedroom,利用问题“你的卧室里有什么”引出there be …in…的句型。之后,老师展示了一张凌乱房间的图片,让学生以妈妈略带生气的语气描述一个凌乱的房间,继续操练there be句型。接着由学生拍的有趣的小视频引出schoolthings,从丢失的学习用品引入lost property(失物招领),从而操练Whose ___ is this\that?It’s mine.It’s ____’s.\ Whose ___ are these\those?They are mine. They are ____’s. 在这样的情境教学中,学生的热情很高,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这样的课堂内容丰富扎实,太值得我们学习了。课后,南京师范大学的刘教授指出,Grammar教学要让学生把所学知识apply to the real life才是课程的最终目的。首都师范大学的任真教授建议,在教授新课前,我们需要认真研究课本,研读教参,在充分解读课程目标的基础上,力求课堂脉络清晰,目标明确。
除了精彩无比的课堂,苏外高端大气的校园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不仅仅是先进的硬件设施,更有老师们的热情真挚,孩子们自信阳光的笑容,一个个彬彬有礼,落落大方,真真像是小绅士和小淑女。利用了休息时间,我还参观了教学楼和教室,教室的布局每个班都有各自的文化特色,班级物品课桌整洁有序,走廊文化也丰富多彩,在教学楼里,知识与创新的渗透无处不在。
在这的三天,我感受到了苏外学生与苏外教育的魅力。正如苏外校长董彬先生所说,苏外着力打造最具国际对话力、国际理解力和竞争力的中国学校,培养阳光自信、善于表现与表达、具有国际视野、懂得国际理解、具备人文科学素养、通晓中华文化等符合现代社会国际要求的跨文化的国际化素养的中国公民。
此次研讨会给我留下最多的是对我们自己在核心素养下对英语教学的反思。语言是文化的源泉,语言的学习远不止单词、句型和语法的掌握,而是让它成为一种能力,语言能力。课程内容的设置要有利于学生文化品格的发展,教师在课堂上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在课上有大量的机会使用和运用语言。希望我们能够共同努力,将核心素养融于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之中,让孩子们通过运用英语去了解更大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