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摩2016安庆市初中语文优质课大赛有感
逾沙轶漠 柳暗花明
12月1日~2日,安庆市初中语文优质课大赛在潜山三中举行。我有幸前往观摩了此次优质课评选活动。来自安庆市区及县各学校的参赛选手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视听盛宴。 正所谓“倾注心血一堂课,成功都与苦相连。”选手们精心准备,深入钻研,匠心独运。每一堂课都充满着蓬勃的生命力,让我印象深刻,受益良多。其中,带给我感触最深的还是以下这几方面。
——语文教学须立足文本,深入解读。
在我看来,文本是有生命的。当你一遍一遍去读它的时候,会听见清晰的心跳声。于是,我们聆听智慧,感受美好,从课文经典之中品读语文的独特魅力。此次优质课大赛,每一位选手都做到了立足文本,注重研读。尽管他们的角度和取舍有所不同,但他们都有着很强的文本意识。我想,语文的学习不是静止的,更不是游离于人生和精神轨迹之外的。所以,走进文本,走近作者,揣摩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这是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我们不仅要准确而深入的解读文本,更要引领学生在语言文字间获得感悟和滋养。
——生本教育的课堂,其实源于生活,更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
倘若不是这次观摩学习,我也许还无法真切的体会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生本意识的重要性。也许是时代的洪流拉远了思想的距离,学生和文本作者之间的对话似乎有着一道无形的“隔膜”,而语文教学的过程其实并非用教师对文本解读的结论去影响学生,而是设法引导学生去和文本作者对话,这不是一件易事。而让我惊喜的事,在我所听的这十多节课中,很多语文教师都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学生原认知中出现的不足,在教学活动中得以修缮,思维水平得到了发展,这是真正意义的生本,也是真正有效的课堂。
——对于作文教学,教师要有素材意识。
于永正曾说过:“素材意识来自学习,来自对生活的热爱。”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留心周遭的一切,随时随地为自己、为学生捕捉到可写的素材。引导学生去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世界。袁枚有诗云:“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皆为绝好词。”是啊,生活中处处都有“好文章”,我们真正要做的,是让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语言文学。
在这次观摩学习中,我看到了语文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生活形态的觉醒,仿佛这寂寥寥冬日里的一缕暖阳,照亮了孩子们的脸庞,也将这种温度和感动持久的留在了我的心底。我体验着课堂中那一次次会心处的共鸣,怦然心动。
我想,时间是温情的。在我们背着行囊,足迹曲曲地穿越过整片茫茫大漠……前面,属于我们的路途上,会有开花,也会有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