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安外新闻 >

入学教育系列

作者:      点击数: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教人做人,并从做人的基础上成长为各种人才。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使政治原则、思想要求、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知识结构等一些外部的客体的东西内化为学生内部的主体素质,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现代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要以育人为本。因此,我校在入学教育期间积极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学校德育说到底就是教会学生做人。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引导学生做什么样人呢?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我国当代教育学家叶圣陶说的更为明确:“什么是教育?就简单地说,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动态变化时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这个阶段是养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紧紧把握住这个有利时期,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不仅对他们现在的和谐发展起很大促进作用,而且会令他们终生受益无穷。这就要求学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和学生实际,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讲究德育教育的艺术,增强德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广开德育渠道,构建主体德育教育网络,坚持抓经常、经常抓,努力把党和国家对中学生提出的日常文明行为要求,转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和行动。
       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是一项系统而又细致的塑造灵魂、培养人的社会工程,贯穿于教育、训练、养成的全过程。学生的每一种美德或良好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而是一是长期的培养和教育过程,我们将继续努力,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度去认识,科学地,有步骤地做好每一阶段的工作,持之以恒地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贯彻落实作为学校德育研究的基础性工程来抓,以促进我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