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务管理 > 市局文件 >

关于在全市开展《新时代数学》首轮实验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和征集、评选优秀教学资源的通知

作者:      点击数:

各县(市、区)教研室,市区各中学:
自 2004 年以来,《新时代数学》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在我市实验和使
用,这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一次重大实验,四年来,各县区教研员和学
校教师在实验中作了大量的工作,为教材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贡献。为了认真
总结新教材实验工作的阶段性成果,推动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建设新一代科研型教师队伍,接省通知,全省将召开“ 《新时代数学》初中数学
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首轮实验总结大会” ,表彰在实验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先进
集体、先进教研员和先进教师,并评选《新时代数学》优秀教学资源。现将有
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选先进集体、先进教研员和先进教师
1. 评选要求
在使用《新时代数学》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各个实验区中评选先
进集体、先进教研员和先进教师。
评选积极参与数学课程教学改革,获得突出成绩及研究成果的先进集体;
评选积极参与教学改革,能有效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撰写教学论文及开展
    2     
课题研究,并取得一定成绩的先进教研员;评选积极参与教材实验工作,参加
各类教研活动,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和教学基本功,教学效果突出,在学生中
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威望的先进教师。
2. 评选办法
各县(市、区)教研室和各中学做好推荐工作(七县、区和桐城市各推荐
先进集体一个、先进教研员和教师 3—5 名,市直各中学教师各 1 名),全市在
推荐的基础上将评出结果,在全市进行表彰,并将结果报省,由省评委会终评。
参评的先进集体、先进教研员和先进教师,必须分别填写“先进集体推荐
表” (见附件 1)、 “先进教研员推荐表” (附件 2)、 “先进教师推荐表” (见附件 3),
各送评单位要对参评对象写出推荐意见。
二、征集、评选《新时代数学》优秀教学资源
1. 征集类别
(1)以教研单位、学校或个人为主体,介绍本单位或个人使用新
时代初中数学教材的经验、体会及建议,或在使用教材过程中进行的课题研究
探索情况的报告。
(2)教学案例、教学录像、教学课件、教学论文、学生作品、创新性的例
习题等。
2. 优秀教学资源征集、评选活动内容要求细则
(1)应征内容版式规范
题目标题三号字居中,下面注明作者姓名、电子邮箱、手机,指导教师及
单位名称、通讯地址、邮编。正文宋体五号字,段间距 1.5 倍,段前空两个字
    3     
符。引用数据、引文注明出处。
(2)教学案例的结构可以不拘一格,包括大标题(案例的研究主题,简要
说明研究的背景、动机与具体目标,希望通过此案例反应的问题)、小标题(与
授课内容同题)、案例背景分析、学生情况分析、课堂教学实录(呈现的是有价
值的、真实的片段)、课后反思、问题讨论、案例评析(能引发教师了解和关注
教育前沿的研究成果或发展趋势)等内容。
教学论文要注重实践性和创新性,从日常积累的教育教学中鲜活的素材、
典型实例或数据入手,撰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可以“小题大做” ,侧重于可操
作性,不能抄袭。
(3)应征的课堂教学录像包括:片头字幕(标明教材版本、学科、年级、
执教教师、指导教师,不少于 6 秒)、执教教师说课(5-8 分钟)、课堂教学过程
实录(重点片段 40 分钟左右,声像效果清晰,教学过程简洁明快)、教学点评
(5-8 分钟)、片尾字幕(提供录制人员、单位录制时间等信息)。
(4)学生作品可以是小论文、数学日记、数学作业、课后感想或对某道题
目独特的解法等等,字数不限。每篇作品题目下方注明作者姓名(年级、学校)、
辅导教师(单位)。每篇作品需附辅导教师对作品的分析及简要评价。
(5)教学课件应在精心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应注意:教育性
(教学目标明确,能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教学内容组织结构合理,
教学资料典型、新颖,语言、文字和符号规范);科学性(概念明确,推理严谨,
原理清楚、中心突出);艺术性(整体风格协调统一,版面设计简洁、美观,交
互界面直观、亲切);创造性(选题和构思独特、有新意,界面版面设计新颖),
    4     
应征的教学课件必须配有设计意图和文字说明(以电子文本形式同步报送),可
以是一节课的课例或一单元的课例;应注明“新时代数学×× 年级 ××内
容”和课件设计者的单位、姓名。
三、报送时间
各送评单位需将附件 1 至附件 3 及“参评先进集体名单”“参评先进教研员
名单”“参评先进教师名单” (见附件 4)于 2009 年 9 月底之前报市教研室数学
组。优秀教学资源也于 2009 年 9 月底之前报市教研室数学组。
安庆市教育教学研究室
二○○九年九月六日
拟稿:凤良仪 审稿:孙彦 签发:孙彦
    5     
附件一
《新时代数学》首轮实验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
和征集、评选优秀教学资源的通知
各有关市教研室:
自 2004 年以来,《新时代数学》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在我省多个实验
区陆续使用,这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和教材改革的重大实验,四年来,广大教
研员和教师在实验中作了大量的工作,为教材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贡献。为了
认真总结新教材实验工作的阶段性成果,推动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
发展,建设新一代科研型教师队伍,《新时代数学》编写组和上海世纪出版股份
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出版社将联合召开“ 《新时代数学》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
材首轮实验总结大会” ,表彰在实验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先进集体、先进教研
员和先进教师,并评选《新时代数学》优秀教学资源。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选先进集体、先进教研员和先进教师
1. 评选要求
在使用《新时代数学》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各个实验区中评选先
进集体、先进教研员和先进教师。
评选积极参与数学课程教学改革,获得突出成绩及研究成果的先进集体;
评选积极参与教学改革,能有效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撰写教学论文及开展
课题研究,并取得一定成绩的先进教研员;评选积极参与教材实验工作,参加
各类教研活动,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和教学基本功,教学效果突出,在学生中
    6     
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威望的先进教师。
2. 评选办法
评选以各市教研室为送评单位,各送评单位在送评前要认真进行初评(各
市教研室送评人数见附件),省评委会终评。
参评的先进集体、 先进教研员和先进教师, 分别填写 “先进集体推荐表” (见
附件 1)、 “先进教研员推荐表” (附件 2)、 “先进教师推荐表” (见附件 3),各送
评单位要对参评对象写出推荐意见。
二、征集、评选《新时代数学》优秀教学资源
1. 征集类别
(1)以教研单位、学校或个人为主体,介绍本单位或个人使用新
时代初中数学教材的经验、体会及建议,或在使用教材过程中进行的课题研究
探索情况的报告。
(2)教学案例、教学录像、教学课件、教学论文、学生作品、创新性的例
习题等。
2. 优秀教学资源征集、评选活动内容要求细则
(1)应征内容版式规范
题目标题三号字居中,下面注明作者姓名、电子邮箱、手机,指导教师及
单位名称、通讯地址、邮编。正文宋体五号字,段间距 1.5 倍,段前空两个字
符。引用数据、引文注明出处。
(2)教学案例的结构可以不拘一格,包括大标题(案例的研究主题,简要
说明研究的背景、动机与具体目标,希望通过此案例反应的问题)、小标题(与
    7     
授课内容同题)、案例背景分析、学生情况分析、课堂教学实录(呈现的是有价
值的、真实的片段)、课后反思、问题讨论、案例评析(能引发教师了解和关注
教育前沿的研究成果或发展趋势)等内容。
教学论文要注重实践性和创新性,从日常积累的教育教学中鲜活的素材、
典型实例或数据入手,撰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可以“小题大做” ,侧重于可操
作性,不能抄袭。
(3)应征的课堂教学录像包括:片头字幕(标明教材版本、学科、年级、
执教教师、指导教师,不少于 6 秒)、执教教师说课(5-8 分钟)、课堂教学过程
实录(重点片段 40 分钟左右,声像效果清晰,教学过程简洁明快)、教学点评
(5-8 分钟)、片尾字幕(提供录制人员、单位录制时间等信息)。
(4)学生作品可以是小论文、数学日记、数学作业、课后感想或对某道题
目独特的解法等等,字数不限。每篇作品题目下方注明作者姓名(年级、学校)、
辅导教师(单位)。每篇作品需附辅导教师对作品的分析及简要评价。
(5)教学课件应在精心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应注意:教育性
(教学目标明确,能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教学内容组织结构合理,
教学资料典型、新颖,语言、文字和符号规范);科学性(概念明确,推理严谨,
原理清楚、中心突出);艺术性(整体风格协调统一,版面设计简洁、美观,交
互界面直观、亲切);创造性(选题和构思独特、有新意,界面版面设计新颖),
应征的教学课件必须配有设计意图和文字说明(以电子文本形式同步报送),可
以是一节课的课例或一单元的课例;应注明“新时代数学×× 年级 ××内
容”和课件设计者的单位、姓名。
    8     
三、报送时间
各送评单位需将附件 1 至附件 3 及“参评先进集体名单”“参评先进教研员
名单”“参评先进教师名单” (见附件 4)于 2009 年 10 月 20 日之前寄给《新时
代数学》编写组徐子华老师。
优秀教学资源于 2009 年 10 月 1 日之前寄到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科
学技术出版吴敏(021-64089888*81333 wumin@sstp.cn );发到朱先锋的
qq:80502612:任大益的邮箱 aqrdy@163.com 或 qq:425990251。


安徽省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
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年 8 月 12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