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教学 > 优秀公开课 >

许绪常校长公开课《风筝》

作者:      点击数:

《风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读懂课文内容,概括层意。
          理解文章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学习作者自我解剖的精神,学会尊重人性,尊重科学,尊重真理。
教学重点:把握人物性格,理解文章主题。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主题。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学生说一说,哪些违背自己意愿的事而不得不做?哪些自己喜欢的事却不让做?
二. 检查预习:
1. 学生介绍作者。
2. 学生提醒应掌握的生字词。
三. 整体感知:
1. 朗读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2. 文章叙事线索。
3. 文章感情基调。
四. 合作探究:
1、作者看到“远出有一二风筝浮动,就感到惊异和悲哀”,“惊异”的是什么?“悲哀”的又是什么?
2、为什么说“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
3、几十年前, ‘‘我’’和小兄弟对风筝的态度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
4、“我’’为什么要毁掉小兄弟的风筝?怎样毁掉的?当时‘‘我’’和小兄弟分别是怎样的心情?
5.几十年后,‘‘我’’悔过的原因是什么?采用哪些补救办法?结果怎样?
五.评析人物    理解主题
  我”——虐杀者                小兄弟——被虐杀者 
  嫌恶风筝         ————   喜欢风筝
  不许放            ————   入迷呆看
  鄙弃                ————    惊呼,跳跃
  愤怒,抓断,掷下,—— 苦心孤诣偷做
  踏扁,傲然走出   ——    惊惶,失色,瑟缩, 绝望
 (粗暴,可憎 )                          (可爱,可怜)

 “我”——反省者                小兄弟——受害者
           
   明理后心如铅块
   送他风筝,赞成他放              全然忘却
   劝他放,和他一同放 
   去讨他宽恕      
 (反省,可敬)                 (麻木,可悲)

六.小结

“课件下载”:风 筝.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