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教学 > 优秀公开课 >

李强老师的公开课

作者:      点击数:

 

教学目标

    1.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2.经历度量三角形边长的实践活动中,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

    3.懂得判断三条线段可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

    4.帮助学生树立几何知识源于客观实际,用客观实际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重点:

    1.对三角形有关概念的了解,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条形.

    2.能从图中识别三角形.

    3.通过度量三角形的边长的实践活动,从中理解三角形三边间的不等关系.

    难点:

    1.在具体的图形中不重复,且不遗漏地识别所有三角形.

2.用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判定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 引入新知

投影显示一些生活中的关于三角形的图片,通过观察图片,让学生感受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师:从图片中,我们看到生活中经常采用三角形的结构,这是为什么呢?

从本节课起,我们将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有关问题(揭示课题)

2.   合作交流 探索新知

1)三角形的定义

    教师引导学生自己画一个三角形:

区别三条线段是否存在首尾顺序相接所组成的图

       描述三角形的特点:

       板书:“不在一直线上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教师提问:上述对三角形的描述中你认为有几个部分要引起重视.

        学生回答:

       a.不在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   b.首尾顺次相接.

2)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及表示方法

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67

(1)会用几何符号表示一个三角形:

  (2)知道三角形的顶点、角、边等概念,并会用几何符号表示;

  (3)会把三角形按边进行分类,知道每类三角形的特征;

  (4)知道等腰三角形的腰、底边、顶角、底角等概念

  3)三角形的边

   1)探索活动:任意画一个三角形,量出它的三边长度,

并填空a=______;b=_______;c=______

计算并比较:a+b____c;  b+c____a; c+a____b

提出问题:通过以上的计算你认为三角形的三边存在怎样的关系?

2)理论论证:

画出一个△ABC,假设有一只小虫要从B点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C,它有几种路线可以选择?各条路线的长一样吗?

         同学们在画图计算的过程中,展示议论,并指定回答以上问题:

         小虫从B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C有如下几条路线.

          a.B→C   b.B→A→C

         经过测量可以说BA+AC>BC,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它

       3)得出结论: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巩固练习 强化新知

1练一练

   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为什么?

1  348                       

2  256                       

3  5610                      

4  358                       

2.他一步能走3,你相信吗?

3.学以致用

4.师生活动 总结新知

    今天我们学了哪些内容?

你有什么收获?

这节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教案下载: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公开课.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