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教学 > 校本课程 >

《National holidays》课例分析

作者:      点击数:

教学分析

本课是初一新世纪教材第一单元第一课的第三课时,单元中新单词、课文已在前两个课时数通过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句型--- 选择疑问句。 教师主要通过 导入à 介绍句型à 各种形式操练à 情景运用 à 总结 , 这几个步骤来实现教学目标。

 

我主要针对本课时教学第一个步骤:导入部分来进行课例分析。

教学导入(摘录于听课笔记) 1 sing a song

                          2 guess National holidays from the pictures by describing it

 

教师要求每一组抽一位学生上讲台,面对全体,屏幕上显示一张张的节日图片,在座学生通过对图片的描述来让上讲台的学生猜出图片上显示的节日名称,所有人只能说英语,且不能做动作。

 

教师的设想是,通过猜节日,引出本课时的句型:选择疑问句。

 

我的看法:

1 对热身歌曲的选择,随意性不能太大

很多公开课一上来就放歌,歌曲对于课堂气氛的确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但我认为也不可随性而放,比如:在一首温柔浪漫爱情缠绵的英语歌曲之后,紧接着说我们今天课题是世博会;也有教师喜欢放一些热情奔放类型的,结果课题是关于爱护大自然。 因此我的看法是热身歌曲最好与本课课题密切相关,甚至可以用歌曲来让学生做缺词填空,填空单词也正好起到复习巩固承上启下的作用。比如最近一节公开课我也让学生边听歌边做缺词填空,填空的单词都是我精心挑选的和将来时态有关的,听课教师一看就知道我这节课脱离不了将来时了。

 

2 导入内容可取,但方式可以变化下。

首先,教师的指令和最后的操作不相符。

教师原意是让在座学生用英语来描述图片, 讲台前的学生根据听到的英语来判断图片显示的节日。 然而, 具体操作的时候在座的学生只是说了节日的日期,这样就显得很容易,完全不用猜,因为说个101号,地球人都知道是国庆节。 

如果是我来操作,我会先举个例子,比如问学生我们什么时候吃月饼?T: When do we usually eat moon cakes ?  Ss: Mid-autumn Festival. 既锻炼了学生的听力,同时又进行了下民族文化教育。

 

其次,导入的衔接部分很自然,但不易被学生接受。

T: Do you like Children’s Day or May Day?

教师本意是通过节日的选择来引出选择疑问句,但学生如果根本没学“or”,他又怎么能听得懂呢?

我觉得用句型来引出句型比用词汇来引出句型来的好。 比如学生已学过一般疑问句,我们可以通过两三句一般疑问句来启发学生:T: Do you like Moon Festival?  Ss: Yes.  T: Do you like Childrens Day? Ss: Yes.  T: You can only choose one, Moon Festival or Childrens Day ?  同时通过重音、手势、句型呈现让学生有个立体的印象! 这样的过渡又自然又能很快被学生接受。

 

反思与归纳:

教学导入部分虽然不是一堂课的重点或高潮,但它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如果导入得当,就能直接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使其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泼,课堂活动顺利进行,提高课堂效率。因此,我们应运用多种导入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为整节课作好开路先锋。

利用文中插图,通过问答、讨论的形式进行导入:

 

1直观导入法,通过具体的实物、图片、简笔画、照片、幻灯片、录音、录像、VCD等手段,导入教学。它往往能直接引起学生的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直观的手段要比言语描述更为清晰明了,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2音乐欣赏导入法,教师可根据课文的需要,可直接让学生欣赏的关音乐、歌曲,因势利导地组织学生讨论音乐的作者、作品的主题等。

3背景知识导入法,教师可事先通过各种途径(如上英特网Internet等)找到相关的材料或背景知识,把它们制成幻灯片:或以关键词出现、或以时间为序、或以图片形式展示。教师采用以介绍作者、讨论课文背景为切入口,把学生引入到真实的语境中去,将语言的习得与语言的应用紧密地联系起来,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符合语言的输入大于输出的原则。

4自由谈话式(Free-talk)。教师可让学生进行俩俩对话或由值日班长提出话题,各自自由发表看法,也可分组汇报,或以竞赛的方式进行,内容不限,可以是天气、日期、学生的日常活动、新闻话题、社会热点,或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奥运会、足球赛等。教师充分利用学生所讲的内容,并适时地引入主题。

5三分钟演讲。教师让一位学生上台演讲三分钟,演讲的内容可根据演讲者的各自差异进行安排。如成绩滞后的学生可进行课文复述,程度中等的可进行与将要学的主题或与课文相关的内容作演讲。

6课本剧表演,教师事先通过成绩好的学生进行改写成简单易懂的剧本,再由学生进行简单的排练,在上课时进行表演导入,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满足了学生的表演欲,使班上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陶醉于英语学习之中。

7问题导入法,教师可以单刀直入,直接提出问题,设置悬念,使学生迅速进入课文的讨论中,并有一种“欲知详情,请看课文”的心情。

8以旧带新进行导入。教师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与新知识有内在联系的已学过的知识,在温故而知新的原则上,教师或进行对比,或进行“连珠炮似的提问”(Question bombardment)、“突如其来的提问”(Brainstorming),来唤起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回忆,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9破题导入,由于英语课文的体裁多种多样,涉及天文、地理、人文等诸多方面,许多内容是学生所熟悉的。因此,对于学生所熟悉的东西,教师往往可以直接破题而入,收到较好的效果。

10语言点导入。教师可根据课中主要语言点,进行设计导入,把枯燥的语言点变成有趣的导入,使学生易于接受。

 

 

总结: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多种多样,教师可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课选择使用不同的导入手段,其目的只有一个: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他们的心智,使学生重塑自信(reassurance),觉得英语课好学、易学,产生兴趣,减少焦虑,达到事半功倍。因此,导入一定要有较强的目的性,让学生明确将要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要学;它要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善于以旧拓新,温故而知新;它更要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能引人注目,颇有风趣,形成悬念,引人入胜,发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