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教学 > 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

信息化促进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作者:      点击数:

 

 

一、问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随着新课程实验的全面开展,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接受着严峻的考验,传统的教育方式与时代要求不合拍,培养人才的单一目标受到摒弃,学校的办学思路老套退化等问题,都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怎样顺应改革的需要,怎样转变教育观念,怎样培养有知识、有能力、有智慧、有良好品德的和谐个体与群体,成为理论界、教育界热门探讨的话题。针对目前这方面研究和评价,还停留在浅层次研讨和经验试行的层面上,且适合农村中学有指导意义的实践模式尚未形成的现状,我们以申报安徽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为契机,提出了“信息化促进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持续发展”的设想。

我们认为,选择该课题开展行动研究,旨在从一所高中的层面,积极创造主客观条件加快教育教学信息化的步伐,形成有农村高中特色的信息化校园,以增强教育教学持续发展的后劲。该课题研究的意义首先有利于农村中学早日实现教育现代化,与全国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其次有利于适应、实施、推动课程改革,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为学生终生学习与终生发展奠定基础;再次有利于全面提升教师素质,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模式、方法、手段,实现教育教学的高效,促进教师的教育创新能力;同时,优化教育教学管理,实现教育资源有效配置,完善校内管理体制。因而,该课题研究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符合师生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对国家推进教育信息化工程,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有深远而积极影响。

二、问题研究的现状及课题研究的内容

随着我国现代教育技术在各级各类教育中的广泛应用,研究作为推动力,受到各界的高度重视。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科研已从早期的媒体对比研究、学科专题型研究向以整体、综合为主的实验研究过渡。现有一批对现代教育技术发展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的课题,如:现代教育技术环境的研究、中小学音像电子教材建设的研究、信息技术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的实验研究、我国基础教育实施现代化教育工程的策略研究、中小学校及职业技术学校电化教育设备配置标准的研究、中小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建设现状及资源共享的实验研究、电化教育促进中小学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实验研究、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的宏观策略研究等等,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此课题研究的设想是,以实现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公平为价值目标,以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养学生全面素质、为学生奠定终身发展基础为功能目标,以师生熟练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整合教育资源、更新教育模式、开展自主和研究性学习为策略目标,以教师多媒体课件开发和应用推广、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为过程性目标,从而实现安徽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建设的达标。

我们对此课题研究的主要观点是:

1)信息化是农村高中教育教学持续发展的动力;

2)农村高中信息化的根本途径在于引用、借鉴与开发;

3)农村高中信息化硬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制度必须相配套;

4)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改革相匹配;

5)对待信息网络技术的“双刃剑”,我们拟在硬件建设、课程资源开发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

依据我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建设和课题研究的指导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我们拟在20069月至20109月进行下列各方面的研究:

1)农村高中信息化校园建设、管理的经验和设计;

2)农村高中教师的信息化理念、信息技术的培训经验和效果,教育信息化师资队伍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3)教育技术学科建设的理念与实践;

4)音像电子教材的使用、研究与开发;

5)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6)如何加强网络条件下的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增强学生自觉抵制非法网站、不健康信息的能力;

7)校园网的安全管理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几个阶段

我们对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是在引进、借鉴、吸收、应用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适应提升信息技术;再结合学校和农村特点进行自主研究开发,丰富教育教学资源,进而防范网络负面影响,提高管理水平。研究的方法主要以专业引领、行动研究、个案分析与统计分析相结合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