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务管理 > 工作总结 >

安庆市外国语学校东区2007—2008年度第二学期工作总结

作者:      点击数:

 

提升专业水平,提高教学品位

狠抓常规工作,创建教育品牌

安庆市外国语学校(东区)

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工作总结

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是我校建校以来取得重大发展、迅速腾飞,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学期。本学期我校东区顺利实现了在西校区的过渡,迅速、平稳、无损耗地完成了过渡时期的三次搬迁任务,走过了艰难的办学之路,开创了我校发展的新局面。我校正处于发展腾飞的创建阶段,本学期由于有校务会的集体领导、全体行政人员的通力合作,以及全体教职工的大力配合,学校各部门的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完成了学期初预定的各项任务指标,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我校东区在搬迁到新校区之后,进一步强化教育教学的常规管理,进一步开拓创新模式,不断优化管理机制,紧紧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倡导“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为家长的需求服务,为每个学生的幸福明天奠定基石”的教育意识,建立充足的人力资源库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快促进新校区的发展壮大,形成了具有安外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开创了学校发展的新纪元。本学期学校的各项工作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现将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工作具体总结如下:

一、 加强制度建设,大力建设和谐校园

(一)、规范管理、完善制度,提高办事效率。

1、安外东校区于五月初正式搬迁到新校区后,学校在西区原有的考勤制度、量化考核机制及教职工奖励机制基础上结合东校区的办学特点对其进行了修改,使得东校区的管理制度更加完善。通过问卷调查、统计表和分析表进行量化,给每一位教师相对公平的评价和奖励。本学期顺利完成了对全体教职工学期考评工作、教师的续聘工作和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教师的招聘工作,同时与安庆市人才交流中心密切联系,完成了部分教师的人事代理工作,为老师们安心于本职工作提供了保障。

2、本学期学校顺利完成了搬迁工作,同时实行了分层教学,初一年级由原有的四个大班分为八个小班,真正实现了小班化教学。分层教学模式为我校全体师生提供了教育实践的机会,学生在分班后进步显著,学习自觉性、主观能动性都得到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课两备,多种教学方法齐头并进,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技能。针对家长的不同需求和学生的不同情况,学校在搬迁之后实行走读、半寄宿、全寄宿三种形式并存的制度,开创了具有安外特色的教育模式。

3、本学期学校对教师人才资源电子系统进行了调整和完善,并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从投递简历的一千多名教师中择优录取了一批优秀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充实完善了现有的教师队伍。同时与外事办、外专局等外事工作相关单位以及合肥光华外教招聘单位保持密切联系,为我校招聘外教和为外教办理相关手续作铺垫。在学校搬迁到新校区后,又从众多应聘人员中挑选了一批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生活教师以及后勤工作人员,新的教职员工的加入为我校的加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注重继续教育培训,提高教职工的整体素质。

教师是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和创造者,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是实现我校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为此,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教育公共课的培训和考核工作,使教师在学习中不断进步,使校园精神在感动和思考中不断提升。本学期还要求教师根据自己实际的目标计划,多读书,采取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反馈、自主检查的办法来提高自己。要求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好读书笔记,对照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鼓励教师创建自己的教育博客,展示自己的教育理念,在交流中取得更大进步。

(三)、积极协调,沟通加强,立体宣传,共创学校良好形象。

本学期学校各部门加强沟通,密切配合,保证了学校整体宣传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积极做好宣传报道工作,积极利用安庆日报、校报、校园网、安庆教育信息网、电视台等多渠道宣传报道我校举办的各项活动,并利用外教资源对我校进行大力宣传。本学期组稿出版了一期校报;安庆日报上发表了多篇有关我校教育教学的文章;校园网上发布了50多条信息,其中20条信息上传市教育信息网;电视台《教育十分》栏目对我校多项活动进行了报道,其中多项活动都有外教参与。这些宣传活动的开展很好地诠释了我校的办学理念、教育方针,让广大学生、家长以及社会都及时了解安外,这对我校的招生宣传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狠抓教学常规管理,狠抓课堂教学质量,重实践,重过程,重实效

(一)、教学常规常抓不懈

1、学校高度重视教学管理制度的落实,并以此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每位学生的快乐成长。教学部进一步完善备课组、教研组的教学管理条例,严格按照条例进行督查。全体任课教师在学校领导的统筹安排下,群策群力,团结一心,为优化教学环境,提升办学品位而努力。教学常规常抓不懈,重细节,重过程,求真务实,成效显著。

2、切实抓好教研组活动开展工作。本学期共开设公开课二十八节次,绝大多数教师开设了公开课,并进行了评课与反思。与此同时组织教师在年级内部、学科内部,开展常态下的相互听课活动。常态下的推门听课,目的是真正了解到平时每位任课教师的实况,不含水分。做到说实话、做实事,讲实效,造就教师务实的作风,促进教师钻研教材内涵氛围的形成,达到检验教学效果的实质。课后,教师之间进行交流,取长补短,打破原来的一味恭维性的评课陋习。这种评课活动首先在语文组,继而在数学组和英语组陆续展开,最后发展至政史地生备课组,这些将成为教研活动的常规形式固定下来。

3、加强各学科备课组自我建设,推动教研工作滚动发展。集体备课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共性在于统一进度,统一教案,统一作业。个性在于任课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领悟、知识的渗透密度补充各自的见解,筛选后集中起来,达到知识共享。这种经过认真探讨、集思广益形成的教案更具科学性,更有成就感,更贴近学生的现状,在教与学的互动中效果更好。

4、各教研组重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与质量,重视教师备课、上课、作业等系列教学环节的检查和反馈。每大周的教研组活动落在实处,相互听课、评课行之有效,考试后的试卷分析具体,建议得当。期中考试后,组织召开了各班班长及学习委员课堂问题分析会,广泛听取学生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五月份进行了作业检查,从检查情况看,绝大多数教师作业布置适当,批改及时认真。

5、重视课外辅导,注重抓两头促中间,倡导教师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促其冒尖,同时,时刻不忘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补缺补差。根据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学校制订并实施了培优辅差的方案,每个大周的第二个周末开设数学兴趣班和英语兴趣班。这些培优辅差班的开设,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再上一个新台阶,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缩短了差距,找回了自信,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二)、加强教学过程研究与督导

1、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学习教学理论,重视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的研究,确定安外东区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特色。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校中青年教师都能熟练利用教室的多媒体进行教学。同时,学校结合自身实践,重视对分层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探讨。

2、抓好青蓝工程,适时听课、指导、督导,不断提高青蓝工程的实效。所有青年教师均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了自己学习课的听课任务。从汇报课情况来看,帮教活动中的绝大部分青年教师的课上的很有特色。此项活动的实施,不仅展示了我校青年教师的精神风貌,更是大大加速了教师队伍专业化的进程,使得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极大的提高。

4327,我校成功举行了教学开放日活动。向全市各级教师展示了我校独具特色的教学风采,获得了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市教育局各级领导也在当天来我校进行了听课调研。

5、教务管理有条不紊。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严格控制学生的教辅用书,努力做到“减负增效”。进一步规范教务制度和学籍管理,与此同时抓好教育教学工作的档案管理。

(三)、规范检测行为,完善评估机制

狠抓考风考纪,文明考试,公正检测。本学期的每次月考以及期中和期末考试都顺利完成。成绩尽管重要,但不是唯一的,教学部重点加强考试过程中每一环节的检查力度,正确评价,及时总结反馈考试信息。每次考试后,学校都注重任课教师考后的反思过程。在试卷分析中,注重教师的建议;在教学反思中,要求教师做深层次的思考,做到真正的教学研究,让这些良好习惯形成制度,切实提高课堂效益,提升办学品位,完成“提高高分率、降低低分率”的目标。

三、以人为本,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校园环境,践行德育为首的教学理念,不断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形成学校德育工作制度化、常规化,完善德育工作制度。

1、本学期学校进一步对早操进行规范化管理,各班依序整队出操,极大提高了早操质量和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在搬到新校区之后更是规范了晨会制度,每大周第一个周一举行晨会,由两名学生分别用中英文进行主持,国旗下演讲也由原来的中文演讲改为中英文对照演讲,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校的外语特色。

2、办公室、教室、寝室的卫生情况定期进行检查评分,并及时公布,同时加强对早读、课间学生秩序以及眼保健操的检查,促进学校各项活动正常有序地开展。

3、每月结合主题教育评选“校园感动人物”以及当月的模范学生代表,同时定期组织主题班报评比。

4、本学期坚持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例会,了解班级情况,布置工作并检查工作的落实情况。搬到新校区后多次召开生活教师会议,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住宿环境。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

东校区正式搬到新校区以后,学校于54日上午组织了为期半天的入学教育。55日在学校操场隆重举行了东校区第一次升旗仪式暨开学典礼。这些入学常规教育规范了学生行为,增强了学生的纪律意识,为我校新校区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奠定了基础。

组织评选出五、六月份的“文明之星” 、“勤学之星” 以及“校园感动人物”,并及时公布在校园宣传栏进行宣传,发挥榜样的模范作用。

开展“迎奥运,促和谐,树新风”活动。主要通过主题班会、主题板报等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规范。学校组织了初一年级“迎奥运,树新风,促和谐”演讲比赛。

范冬冬老师为全体学生开设了一场心理讲座——《谈中学生的自立与自强》。一方面阐述了自立自强的意义,并用一些典型历史人物的事例加以说明;另一方面,结合搬迁以来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自立自强事迹对主题作了升华。同学们认真聆听了讲座,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在讲座结束的时候,学校为在寄宿生活中表现突出的各班同学颁发了奖状。

开展“情系灾区,爱我中华”系列活动。四川汶川大地震,我校全体师生积极为灾区捐款,并于519日早晨下半旗志哀汶川大地震的遇难者,下午1428分全校师生起立,向遇难者默哀三分钟。67日下午,为了表达对灾区人民的同情和支持,也为了增强全校师生对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学校组织了以“情系灾区,爱我中华”为主题的师生诗歌朗诵会,共有140位师生员工参加朗诵了30首诗歌。

(三)、创建优秀的班主任队伍

1、班主任是班级学生的直接管理者,是学生常规活动的直接指挥者,是管理学生中坚力量。培育一支能力强,肯吃苦、有创意的班主任队伍,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迫切需求。鼓励班主任勤于思考学生的问题,善于发掘学生的潜力,培养班、团干部管理班级的能力。同时要求班主任经常和家长交流,多关注后进生的日常在校表现。与此同时,班主任经常和任课老师交流,排摸学生各科学习和作业情况,提高本班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2、加强与班主任之间的联系,做好德育协调工作。本学期,学校多次召开班主任会议,共同探讨班级管理以及特殊学生的教育问题。同时抓好每一节班会课,召开主题班会8节。学期结束时,学校坚持查阅了每一个学生的期末寄语,督促班主任老师以赏识的目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用充满爱的语言鼓励孩子自信自强,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在班主任老师爱的光环中快乐成长。

3、学校和学生的发展,依托的是一支过硬的教学群体。面临学校正处于发展腾飞阶段,人人都有紧迫感、使命感。所有教师都主动挑起教学工作的大梁,不断充实自己的教学能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学校教学水平有了极大提高。本学期经过全体教师的评选,刘兵、周红卫、马青林三位教师被评为“教书育人先进个人”,谢丹、张莉、周红卫三位班主任被评为“优秀班主任”。他们作为我校教师群体中的优秀代表,展现了我校广大教师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优秀品质。

(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拓展德育教育空间,多渠道全方位育人育德。

1、本学期学校于搬迁之前邀请学生家长乘车前往东校区召开了初一年级学生家长座谈会,向家长们介绍搬迁之后东校区走读、半寄宿、全寄宿三种形式并存的教育模式及学校教育管理的常规要求,学生家长纷纷表示了对学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2、学校组织初一年级一百余名学生赴市科技馆参观了“趣味科学奇观”展览,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纷纷表示要努力学习,进一步探索科学的奥秘。

3426学校组织八十余名师生代表带着全校师生的爱心,前往新洲中心小学,向该校捐赠图书6995册以及价值5990元的课桌椅和电风扇,培养学生的爱心。61,我校组织了“共庆六一·畅游宜城”与新洲留守孩子结对活动,两校40余名师生共度了一个愉快而又难忘的“六一”儿童节,学校向10名结对帮扶的新洲留守同学赠送结对卡和节日礼物。这次活动得到教育局团委的大力支持,张复双书记亲临我校看望了新洲小朋友。此次活动为安外学生和新洲留守儿童搭起了友谊和沟通的桥梁,为学校的帮扶活动开启了新的篇章。

4、本学期邀请老峰镇派出所所长对学生进行了安全知识讲座,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与此同时,谢丹老师进行了防震知识讲座,讲座结束后还进行了防震演习。

(五)、关心学生的成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

1、发挥学生会干部作用,充分利用学生会加强学生自我管理,每大周第一个周一下午第四节课召开学生会干部工作例会,探讨学生学习、生活中所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快乐成长。

2、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竞赛活动。本学期学校先后举行了寒假德育作业展、“迎奥运,树新风,促和谐”演讲比赛、“众志成城,抗震救灾”诗歌朗诵比赛、历史基础知识比赛、数学竞赛等。在这些比赛中,同学们增强了自信,完善了自我,各方面都得到提高和发展。

3、筹划建立“校园之声”广播站,拟订开设有新闻类、音乐类、美文赏析以及综合类节目。校园广播站作为校园内的宣传喉舌、唯一纯声媒体,秉承严谨务实、创新进取的精神,配合学校开展各项中心工作的同时,传播校园新闻信息,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抒发学子心声,弘扬职教精神,建设校园文化。

4、积极开展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搬至东校区后,按时按规定开展各项兴趣活动,其中有ABCD四类活动,让学生健康成长、快乐成长。针对寄宿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抓好晚自习,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消化所学课程。

四、全力以赴,精心筹备,打造全新的后勤保障队伍。

(一)、学期开学前对西校区校舍、设施进行检修,将原有四间教室分隔为八个教室,重新布置教室内的用电线路、照明灯具等,调整新学期的教室、班牌,添置好新学期教学必须品,保证学校在西区过渡时期能正常上课。

(二)、学期中间,根据各部门上报需增购的物品及时采购到位,保证教学的需要。坚持做好对学校安全设施的检查,认真做好记录,切实从全体师生利益出发,让学生、老师都十分满意。在西校区过渡期间,顺利完成三次搬迁任务,真正做到迅速、有序、平稳、无损耗。

(三)、学期结束前,认真清理资产,借出的物品催促入库,安排好修缮,催促各部门做好下学期器材、物品的添置计划。

(四)、搬迁到新校区以后合理安排了师生员工休息房间,分发了生活必需用品。同时学校合理控制师生的伙食成本,以科学、营养、多样、卫生为原则进行配餐,深挖内部潜力,调动食堂工作人员积极性,尽力做到让师生、家长满意。

(五)、认真学习执行公司的财务制度及资产管理制度,强化学校的财务预算工作,审理报批工作,资产清理建账工作。切实做到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运行财务,让教育教学得到有力支持和保障。

(六)、协助公司工程部搞好新校区基本建设工作,对于新校区校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便利现象及时加以整改,保证让全体师生在新校区生活温馨、工作舒心。

五、精心筹备,全力招生,齐心协力,共创辉煌

(一)、全方位的招生宣传

从五月开始,我校的招生工作全面启动。精心制作了五分钟宣传片在校园网播放, 30秒宣传广告在5路、7路、14路公共汽车上循环播放。与此同时,我校的广告宣传语在安庆市八个县城的重点乡镇通过电视播放字幕,教育报专版系列介绍我校。学校还组织了全市十几所友好学校的校长、教导主任参观了东校区校园,61日在西校区召开了“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会议”,会议结束后邀请与会班主任统一乘车前往东校区参观新校园。学校通过家校通短信群发送招生信息,印制了《招生简章》,宣传对折页、宣传三折页、宣传张贴画,《招生工作答家长问》、环保口袋等宣传品,同时在东校区校园内制作了宣传栏、宣传标语以及宣传板,让广大市民对我校辉煌的办学历程有了全方位的了解。学校抽调了数名骨干教师,经过招生培训之后,派往八县和市区远郊开始驻点招生工作,其余教师分片负责市内各级学校,通过电话联系,上门拜访宣传我校。

本次招生宣传工作,调动了我校所有的人力物力,开动了所有宣传机器,电视、报纸、横幅、喜报宣传、招生宣传画、环保口袋等各种形式同时展开宣传,在极短的时间内,产生了强烈的轰动效应,广大市民对安外东校区有了基本了解,咨询、报名非常踊跃,每天都有大量学生家长来校园参观,招生宣传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创建稳定和谐的新校园

学校于5月初正式搬迁到新校区,与此同时启动招聘教师和招收学生的宣传工作,7月中旬正式招生,8月中旬完成教师招聘工作,在暑假阶段顺利开展了初一升初二年级的“智能拓展”夏令营、全市青少年航模爱好者的航模科技军事夏令营以及初一新生的英语夏令营。小学、初中、高中以及高中国际班即将全面开课,高雅、和谐、奋进的精神风貌洋溢在新校园,得到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认可与好评。学校全面实行走读、半寄宿、全寄宿三种形式并存的教育模式,路近的同学自行选择交通方式上学、放学,半寄宿同学由校车准时准点地早接晚送,中午在学校就餐、就寝,全寄宿同学全天寄宿在学校。所有学生在两周时间里上十一天课放三天假,老师们悉心照料学生的吃住,妥善安排半寄宿和全寄宿同学的接送。端午节期间学校专门为全寄宿同学组织了各项活动,学校领导和当天值老师全部参加,每个周末都为学生播放一场电影或其他科教片。各种活动激发了学生热爱新校园的信念,充分挖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回顾我们一学期来走过的历程,当我们为自己在确保安全与稳定,谋求发展和效益方面取得一系列成绩而感到欣慰的时候,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创新发展才是硬道理,才能出类拔萃。在今后的岁月里,学校将一如既往地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在办学的浩瀚海洋中乘风破浪,勇于开拓,共创安庆市外国语学校辉煌而又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