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堂 > 德育之窗 >

德育教育应从心入手

作者:      点击数:

学校德育教育是使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障,是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是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的重点工作,各级行政或职能部门都非常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学校,已经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上来,对学生的成长考核,也不再单去看文化课成绩的高低,而是从多方面、全方位地去考核学生。但笔者认为,现在我们在德育工作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应该加以重新认识或定位。

例如,多数学校为了约束学生的言行,制定了许多制度,条条框框具多,显得生硬而难以操作,故违纪事件屡有发生,甚至是屡禁不止。

究其原因,呆板的、生硬的条条框框学生不乐意接受或者干脆不接受,给你来个我行我素,把这些条条框框抛于脑后,使老师无从下手,甚至觉得非常棘手去处理这些问题。想想学生的违纪,诸如破坏公物,拿别人寻开心,或拨气门芯,或破坏小树苗等,就不难分析这是条条框框的罪过。

说到这里,不是说我们学校不应该有这些条条框框,而是说,解决问题没有抓住关键的一环。我认为,这关键的一环,应是如何从心灵上去做德育工作。

这里,我提出,每一位老师应从心灵入手去做德育工作。这样做有以下几点好处。

一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学生在校是受教育者,处于主体地位;老师是实施教育者,处于主导地位。但学生不是被动地去接受来自每一位老师的教育,他们也是有思想,有情感、有各种意志品质的活生生的人,尤其是初中生,他们觉得自己成为大人了,所以更不乐意去做那些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故我们学校教育有时显得苍白无力。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少拿条条框框去卡学生,而要从心灵入手,发现他们思想中闪光的火花,走进他们的思想,走近他们的生活,变填鸭式为疏导式,主体与主导才能协调发展,稳步前进。

二是学校工作由被动转到主动上来。

众所周知,学生在校,有时强调的或三令五申的一些制度,他们照犯不误,学校工作极为被动。如果人心灵入手,这一难题就会迎刃而解。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就要我们老师,想方设法,先,怎样做呢?放下架子,敢做知心朋友,跟学生交心,打开心灵的窗子,袒诚布公,还有什么不能沟通的呢?只要领导老师上下一心,老师学生上下一心,就没有什么政令不能畅通,违纪事件就会明显减少,德育工作就会由被动转到主动上来。

为了能使德育工作顺利地从心灵入手,还需要做好两个沟通:

一是做好与家长的沟通。现在有些学校只抓内部工作,而忽视了三延伸教育,致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严重脱节,家长对教育形势的发展,将来学生的择业需求等方面知之甚少,导致家长对孩子在校的学习及表现漠不关心,任其发展。所以,家访工作也应放在德育工作的重要位置上来,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二是班主任应加强与各任课教师的沟通。

要想让学生成才,每一位任课教师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但现在学校中却存在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在对学生管理上存在脱节现象。任课教师只管教自己的课,不去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他们存在的个性品质的差异,这就很难与班主任形成共识,尤其是在德育工作上,就存在了缺陷。因此,学校德育工作,还应注意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沟通。做到了这一点,我们的工作才会有的放矢,才会取得成效。

总之,学校德育工作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声誉、前途,也直接影响着学生是否能够真正成才。所以,学校的每一位老师都应从心灵入手去开展德育工作,这样做了,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